202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時強調,大力弘揚大別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武漢是崇尚精神、善于創造精神的城市
精神是民族賴以生存延續的靈魂。“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高度概括了中國共產黨人紅色精神傳承的時空格局和精神力量的峻偉雄奇,鼓舞著我們堅定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的信心和決心。
武漢是英雄的城市,是一個崇尚精神,也善于創造精神的城市。武漢不僅是中國近代工業的重要發源地,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斗爭的洪流中,勇立潮頭、敢為人先,肩負起了挽救革命危亡、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更在中國共產黨創建、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做出了貢獻。
一部中國共產黨歷史,是一部黨領導人民的英勇奮斗史,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傳承發展史。從偉大建黨精神始,到大別山精神、長征精神、脫貧攻堅精神、抗疫精神等偉大精神構筑起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都有武漢人奮斗的身影,武漢作出了英雄城市的精神貢獻。
“二十八年紅旗不倒”凝結大別山精神
1920年3月,董必武等人在武漢創辦了武漢中學。他們以武漢中學為基礎,在湖北地區積極開展宣傳馬列主義和建立黨的早期組織等活動。武漢中學為大別山區培養了大批建黨骨干和革命人才,是鄂豫皖革命的一個重要策源地。1927年大別山區爆發黃麻起義,起義指揮部的10名領導人中就有5名畢業于武漢中學。
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大別山軍民在黨的領導下,革命斗爭不斷,革命火種不滅,創造了“二十八年紅旗不倒”的奇跡。其中,武漢為大別山區的革命作出了重要的歷史貢獻。也正是在“二十八年紅旗不倒”的革命奇跡中,凝結了大別山精神。
初心是大別山精神的政治靈魂。無論風云如何變幻,革命低谷還是高潮,主力進駐還是戰略轉移,大別山軍民始終秉持共產主義信仰,堅守信念,創造了“二十八年紅旗不倒”的奇跡,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要的歷史貢獻。
奮斗是大別山精神的政治底色。大別山區軍民始終將中國共產黨看作是自己的“主心骨”和“領路人”,以黨的立場為立場,以黨的旗幟為旗幟,維護核心,顧全大局,緊緊跟隨,決不動搖,接續奮斗,用“二十八年紅旗不倒”的奇跡鑄就了對黨組織和黨的事業的絕對忠誠。
團結是大別山精神的政治品格。大別山軍民在黨的領導下始終將顧全大局、整體利益置于首位,以大局為重,通過犧牲小我成就革命偉業,體現了他們對全局的深刻理解和軍民同心的團結精神。特別是在解放戰爭的戰略相持階段,劉鄧大軍憑借堅定的大局意識和強烈的責任感,激發了巨大的團結力量和號召力,堅決執行中央軍委的決策,克服重重障礙,千里躍進大別山,完成了黨中央的戰略目標。
斗爭是大別山精神的政治氣質。在大別山革命斗爭中,大別山區人民克服種種艱難險阻,敢打敢拼,百折不撓,勇挑重擔,勇當先鋒,不取得革命勝利就決不罷休。黨組織和人民軍隊始終站在革命斗爭的最前沿,沖鋒陷陣,出生入死,始終發揮著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表現了義無反顧、一往無前的頑強戰斗作風和不懼風險、不怕犧牲的大無畏革命英雄主義氣概。
奮戰特大洪水凝結“抗洪精神”
武漢是一座依水而生的城市,“水”對于武漢而言,是地理概念、文化符號、經濟發展資源。武漢人的故事,與水相關;武漢的發展史,是一部與水的共生史。武漢人的精神里,沉淀著與洪水的抗爭歷史。
1998年夏,我國南方長江流域和北方松花江流域、嫩江流域出現了罕見的持續強降雨,遭受了嚴重的洪水災害襲擊。長江發生繼1954年以來又一次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先后出現8次洪峰。其中,武漢處于全國抗洪搶險最前沿。這年汛期,8月19日21時出現的第4次洪峰水位達29.43米,成為長江武漢關自1865年有水文記錄以來僅次于1954年的第二高水位。武漢江堤若有半點閃失,后果不堪設想。
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武漢人民同心同德、夜以繼日、頑強拼搏,經過80余天的艱苦奮戰,先后戰勝長江8次洪峰和漢江歷史上特大洪峰,排除多次險情,保住了全部長江干堤、漢江大堤和連江支堤的安全,保住了武漢城市安全和重要交通干線,保護了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奪取了抗洪搶險斗爭的全面勝利。在這次生死決戰中,很多地方的黨員干部都寫下“生死狀”,立下生死牌;涌現了許許多多奮不顧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形成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于勝利”的偉大抗洪精神。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強調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面對特大洪水的威脅,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同心同德、風雨同舟、團結奮戰,共同筑起了堅不可摧的抗洪大堤。“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強調中國人民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在抗洪前線,抗洪軍民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英勇頑強,浴血奮戰,與肆虐的洪水進行了殊死搏斗。各級領導干部身先士卒,披艱履險;共產黨員沖鋒在前,奮勇當先;廣大官兵和人民群眾奮不顧身,嚴防死守,涌現出了無數奮不顧身、舍生忘死的模范人物和英雄群體,創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堅韌不拔、敢于勝利”強調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不怕艱難險阻、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和必勝信念。面對長時間的異常險惡情況,抗洪軍民始終保持了必勝的堅定信念和不獲全勝誓不罷休的高昂士氣,發揚了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作風,立下軍令狀,豎起生死牌,組織敢死隊,哪里最危險,就沖向哪里,越是情況危急,越是不屈不撓,守大堤、堵決口、排險情,表現出了超人的勇氣和毅力,奪取了抗洪搶險斗爭的偉大勝利。
偉大抗疫斗爭鍛造“抗疫精神”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世紀疫情,黨中央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時間實施集中統一領導,提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明確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打響了艱苦卓絕的“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以堅決果斷的勇氣和決心,采取前所未有科學精準的防控策略和措施,經過艱苦卓絕努力,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兩個月左右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9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生命至上”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深厚的仁愛傳統和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在抗擊疫情斗爭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得到了最真切的體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經受了最直接的檢驗,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一以貫之的價值堅守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宗旨意識。“舉國同心”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同甘共苦的團結偉力,集中彰顯了中華民族深沉厚重的家國情懷和中國人民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精神品格,生動繪就了團結就是力量的新時代畫卷。“舍生忘死”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敢于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頑強意志。“尊重科學”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實踐品格。嚴謹求實的專業精神、開拓進取的創新意識得到全方位展現,顯示了中華民族尊重客觀規律、勇攀科學高峰的精神境界。“命運與共”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和衷共濟、愛好和平的道義擔當,在守護自身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同時,盡己所能支援其他國家人民抗疫斗爭,展示了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守道義的大國形象。
偉大精神是砥礪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不竭精神動力。今天,武漢在全國發展大局中承擔重大使命任務,新征程上,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許多“夾金山”“瀘定橋”需要征服,越是艱險,越需要精神的力量鼓舞向前。在這片英雄的土地上,我們要大力弘揚大別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不斷把偉大事業推向前進,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岳奎,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